彌陀山莊 » 佛學文摘 » 種善因得善果(第一講)----淨空法師講述


2009-8-1 08:01 echoooo
種善因得善果(第一講)----淨空法師講述
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darkorange size=5><STRONG>種善因得善果</STRONG></FONT></P>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#4455a6>(第一講)</FONT></P>
<P align=center>&nbsp;</P>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#4455a6>淨空法師講述</FONT></P>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#4455a6>華藏圖書館錄影室</FONT></P>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#4455a6>&nbsp;</FONT><FONT color=#4455a6>(此講錄出自淨空法師專集文字講堂)</FONT></P>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我們圖書館的錄影室建好了之後,今天第一次試驗。張居士從《印光大師文鈔》裏面,節錄了一段。我們就用這一段做一個開端。這一段的文字,我們將它單獨印出來。請看大師的開示: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經云,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菩薩恐遭惡果,預先斷除惡因。由是罪障消滅,功德圓滿,直至成佛而後已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我們先看這一段。世法、佛法都離不開因果。清涼大師解釋《華嚴經》,說出五周因果。天臺大師講解《法華經》,指示出一乘因果。這是說明佛法也離不開因果。所以說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如果沒有因果,不但沒有十法界,而且一真法界裏面的依正莊嚴也不能存在。由此可知,<STRONG>因果是一個永恒不變的定律,世間人所謂的真理。</STRONG>因與果有相互的關係,前面一個因,變成後面一個果;後面的果,又變成底下的因,所以因果永遠是循環的。由此可知,<STRONG>因不是定因,果不是定果,因果是循環的。</STRONG>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STRONG></STRONG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覺悟的人,這是菩薩,菩薩對於造因非常謹慎。因為他知道因會變成果,所以起心動念很小心、很謹慎,唯恐將來變成惡果,那自己當然要承受。可是眾生就不然了,眾生對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並不瞭解;即使懂得一點,也是含糊其事,不能夠透徹。於是往往就疏忽了造因,等果報現前的時候,後悔莫及了。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了,不但我們在書本裏面可以見到,如果諸位稍稍留意的話,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周邊,時時刻刻,在在處處,你都能夠覺察到;覺察不到,是我們粗心大意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這個文字後面說了:『菩薩恐遭惡果,預先斷除惡因。』這就是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為什麼要苦口婆心勸我們斷惡修善,道理在此地。千萬不要把這些教誨當做兒戲,當做老生常談,不足以為奇的,那我們就完全錯了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,修學念佛求生淨土也不例外。<STRONG>淨宗法門雖然說帶業往生,可是我們要曉得,所謂帶業是帶舊業,不是帶新業。新業就是你現前所造的</STRONG>,這個不行,沒有這種道理的。<STRONG>現前你所造的,這是往生淨土的障礙,你去不了。</STRONG>帶業是帶舊業,就是你沒有學佛之前,你所造的那些業障,這個業障可以帶去。現在覺悟了,從今而後,決定不再造惡業了,你才有救。不是說帶業,我現在天天還造罪業,沒有關係,將來還能往生,這個想法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。這也是過去李炳老常講的,我們念佛人,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能夠往生的,只有三、五個。就算是五個人,萬分之五,還有九千九百九十五個不能往生。原因在那裏呢?現前的惡業,他沒有停止,他還繼續在造作,所以雖念佛也不能往生,還要遭受六道輪迴裏面的果報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前面經上這幾句話要緊,<STRONG>我們要學佛,要發菩提心,什麼叫菩提心呢?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。</STRONG>覺悟就是明白,明白道理,明白事實真相,決定要斷惡修善,這樣罪業才能消滅。這個消滅,是佛的方便語,我們懂得。實在講,就是罪福的轉變,它是消滅不了的。轉變也等於消滅。轉煩惱為菩提,轉生死為涅槃,它是個轉變,功德才能達到圓滿。一直到成佛,成佛才叫究竟圓滿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我們要明瞭,宇宙之間,這一些人與事,是怎麼形成的?怎麼變化的?這是個基本的道理。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: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;換一句話說,所有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。成佛就是成就大圓滿,沒有一樣不圓滿。你的智慧圓滿的,圓滿就是沒有一絲毫的欠缺;你的德行圓滿的,你的才藝圓滿的,你的福報也是圓滿的,沒有一樣不圓滿,這叫成佛。那麼現在我們為什麼過這種苦難的日子呢?佛講了:「但以妄想、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換一句話說,我們本有的大圓滿,是被妄想、執著障礙住了。這個大圓滿並沒有失掉,只是有障礙而已。佛講這句話是省略,當中還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說了一個前、一個後,當中省略掉了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STRONG>我們從這一句開示就能體會到,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?就從這些障礙而來的。因為有妄想,妄想就是無明,就是不覺,所以才有一真法界裏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</STRONG>這四十一個位次,從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等覺,這個位次從那裏來的?是從無明、妄想裏面變現出來的。十法界從那裏來的?十法界是從不平等裏面變現出來的,也就是從分別變出來的。你對於宇宙人生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起一念分別心,就變成十法界,就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有這些現象。如果再有執著,那就六道出現了。越是嚴重的執著,那是三惡道最下面的,不是好事情。堅固的執著,嚴重的執著,是地獄界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我們怎樣把這些假像、幻像解除,恢復到本來面目呢?沒有別的,<STRONG>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放下,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捨棄,你不但超越六道,而且超越十法界,你就住如來家了。佛把這些事實真相,確實講的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這裏面就是一個因果的關係。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是因,十界、六道是果報。妄想、執著這就是罪障,罪障消滅了,功德才圓滿。</STRONG>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STRONG>功是講修行的功夫。什麼叫功夫呢?能夠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捨棄,這叫功夫。德是什麼呢?德是你得定、得慧、得一真法界。功跟德這兩個字,我們要認識清楚。圓滿的功德,就是圓滿成佛。</STRONG>等覺菩薩功德還不圓滿,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,也就是最微細的妄想還沒放下,所以不能稱之為圓滿。這一品無明放下了,他功德就圓滿了,那麼這就是成佛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們眾生,眾生作惡,對於宇宙人生迷惑顛倒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都生自私自利的念頭,起貪嗔癡慢。貪嗔癡慢,這個果報在三途。造作惡業,又想不受惡的果報,給諸位說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必須要曉得,這是自作自受,沒有任何人,沒有任何一個力量,上帝也好,鬼神也好,佛菩薩也好,不能加給你一點點,也不能減少你一點點,他們沒有這個權力,沒有這個能力。所有一切的果報自作自受,這是真理。所以作惡還想不受惡報,這個經裏頭,說的比喻: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譬如當日避影,徒勞賓士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這話說的沒錯,更加胡作妄為。下面舉例來說,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每見無知愚人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做了一點小善,心裏就祈求福報,那有這麼便宜的事情。福報,你造善確實有福報,福報未必立刻就現前。為什麼不能立刻就現前呢?因為你的罪業很重,小善抵不過你生平的重罪,所以它不能現前。稍稍遇到逆境了,對於聖教就產生懷疑,「佛所講的不靈,我作善,為什麼會得惡果?人家造惡,為什麼會得善果?佛講的因果道理,不足以為憑。」他就起疑惑。正像此地所講的: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便謂作善獲殃,無有因果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這就退失了初心,再譭謗佛法,造作的罪業就更重了。他不曉得因果通三世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轉變由心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這一種深奧的道理。什麼叫做「果報通三世」呢?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我們這一生作善,這一生得福報;這一生作惡,這一生得惡報,這叫現世報,這是現報。如果我們這一生作善,或者這一生作惡,這一生沒有得到果報,而是來生再獲得果報的,這叫生報;生報是指來生。那麼第三世以後,甚至一直到無量劫以後,這個果報才現前的,這一類叫做後報。由此可知,不是不報,不是沒有果報,果報早遲不定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怎麼樣它才現前呢?這個經上講的也很清楚,你現在造作的善惡,這是業因,因必須遇到緣,果報才現前。現在這一生當中,緣就成熟了,你的果報就現前,這就是現報。來生遇到緣,這個緣在來世,那因遇到緣,果報也現前,這個就叫生報。如果他在多生多劫遇不到緣,這個業因永遠不會消滅,永遠存在。也許到無量劫以後,這個緣遇到了,遇到這個緣,果報就現前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譬如世尊在《法華經》上,給我們講個故事。這是佛當年在世的時候,有一個人見到佛,要求跟佛出家。出家,一定是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緣;如果沒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不能出家,不像現在。從前人出家,一定證果,跟佛出家的人,那一個沒證果呢?最低限度也證須陀洹果、證斯陀含、證阿羅漢,證菩薩果位的人,不計其數。這個人要出家了,佛笑一笑,就讓他這些弟子,這些大阿羅漢、這些菩薩,你們來看,這個人能不能出家?大家看了之後,阿羅漢都有神通,都有宿命通。一看這個人,阿羅漢能知五百世,這個人五百世當中,都沒有種善因,那怎麼能出家呢?大家看了都搖頭。佛收了他,告訴大家,這個人在無量劫前,那阿羅漢的能力達不到了。無量劫之前,他曾經是個樵夫,在山上砍柴,遇到一隻老虎。老虎要吃他,他害怕了,他爬到樹上,叫了一聲南無佛。這一聲南無佛就是因,無量劫後,今天遇到釋迦牟尼佛,緣成熟了。釋迦牟尼佛給他剃度,出家,後來他也證阿羅漢果。這個果報就是後報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由此可知,我們起心動念都是業。《地藏本願經》裏面講的沒錯,你一念善,必有善報;一念惡,必有惡報。就看這個緣什麼時候成熟,所以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。我們能夠深明此中的道理,明瞭事實真相,我們的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自自然然就知道收斂,就知道謹慎。而且曉得,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,來處事待人接物,自求多福。當我們沒有明心見性,性德不能現前的時候,所有一切的受用,是靠修德來的。<STRONG>善與惡的標準,佛法講的非常清楚,起心動念為佛法、為眾生,這是善福;起心動念為自己,這是惡業。我們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清楚。</STRONG>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為什麼善惡要建立在這個標準上呢?剛才講過了,十法界的業因,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變現出來的。念念有我,念念為我,這是嚴重的執著。這個執著,叫你永遠搞生死輪迴,你沒有辦法脫離三界六道。所以起心動念想到自己,想到自己家庭、自己團體,都是惡業。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,以為這個想法是正常的,以為這個想法,天經地義,不是錯誤的;那裏知道,我們所想的,跟佛所說的,完全不一樣。佛看得清楚,我們看不清楚;佛講的真實,我們往往看錯了,也說錯了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起心動念都是業,不止這一生,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,我們造作的無量無邊的罪業,大概總是造的惡多善少,這個是一定的道理。如果我們造作要是善多惡少,我們早就不再輪迴了。<STRONG>只要在輪迴裏面,必定造作的是惡多善少,我們不能不警覺。但是佛告訴我們,業並不是定業,是可以轉變的。業是心造的,起心動念造的,轉變還在起心動念。</STRONG>所以底下這一段講: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轉變由心者,譬如有人所作惡業,當永墮地獄,長劫受苦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我們讀到這樣的經文,實在說也是含糊其詞的念過就算了,不知道佛說這一句話的分量有多重,這個就是迷惑顛倒。覺悟的人,我們在經上讀到,像阿羅漢、菩薩們,聽到佛講這一句話,他寒毛直豎。想到過去在阿鼻地獄受的那些苦難,還心有餘悸。這個警覺性,比我們就高的太多。墮落地獄的時間太長太長,不止八萬大劫。一個人造作這麼重的罪業,在他還沒有墮落之前;換一句話說,還有救。墮落地獄之後,就難了。雖然地藏菩薩在地獄裏面度眾生,<STRONG>諸位要知道,凡是到地獄度眾生的,都叫地藏菩薩。地藏菩薩不是一個人,任何一尊佛菩薩看到地獄眾生跟他有緣,他到地獄裏面去教化,現身教化,都叫地藏王菩薩。這一點,我們要知道,一切諸佛菩薩都不是一個人。</STRONG>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你將來作菩薩,作佛了,看到地獄有情眾生跟你的緣成熟了,你到那裏去幫助他,你也叫地藏王菩薩。所以諸佛菩薩的名號是通號,不是一個人專有的。所以墮到地獄難度,我們在《地藏經》上看到的。菩薩雖然有大智慧、大神通、大能力,也只能把他從地獄度到忉利天,暫時免受這個苦難而已。可是地獄裏面的習氣,還是非常深重。生到人天,他還是繼續去造惡業。所以命終之後,又到地獄去了。菩薩在那裏看他出去沒幾天又回來了。你們看看經上所記載的,這些都是事實。由此可知,墮到地獄就難救了。在什麼時候救他呢?造極重罪業,還沒有墮地獄之前,這個時候能把他喚醒,讓他生大慚愧心,生起大恐怖心,努力斷惡修善,把他現前這個緣改變,把惡緣改變為善緣。能發大菩提心,那就更好了。再能夠念佛求生淨土,縱然是阿鼻地獄眾生,臨終一念、十念,真的回頭,真的發心,也能夠往生。往生一樣不退成佛,這究竟解脫了。這個地方講得好,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其人後來生大慚愧,發大菩提心,改惡修善,誦經念佛,自行化他,求生西方。由是之故,現生或被人輕賤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這是講現報。你做種種善事,人家一樣瞧不起你,輕視你,障礙你。或者是得病苦,或者受貧窮下賤之報,以及一切不如意事。這是什麼呢?這是你罪報現前就報了,所謂重報轉輕,重罪轉成現前的輕報。就像這裏面所講的: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,即便消滅。尚復能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就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:「若有人受持此經,為人輕賤,是人先世罪業,應墮惡道,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即為消滅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這個是說明,這個業果的轉變是由心,你心裏頭一念覺悟就轉變了。我們把佛法推廣,把佛法介紹給一切眾生,不為名,不為利,只希望一切眾生能聞正法,這個功德利益是無量無邊。由此可知,如果是相反的,我要名,我要利,佛法在我手上,我也求專利。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佛書,很多錄音帶、錄影帶,都有「版權所有,不准翻印」。這個雖然在流通佛法,你流通的功德很小,你造作的罪業很重,你的罪業抵不過你的功德。你把正法封閉了,使正法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。你為了自己很小的一點利益,把一切眾生聞法的機緣,把它折斷,這個罪業是阿鼻地獄的罪業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能夠開放,不求自己這一點的利益,給諸位說,你得的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,你的功德不可思議。正如經上所說的,你做這個事情是菩薩事業,你得一切諸佛護念,你得龍天善神保佑。那麼做這樣的功德,好像眼前還是很困苦,那就是此地所講的,因為過去今世作的業,惡業太重,這是重業輕報。只要你肯做,認真努力做下去,咬緊牙關,你把這一段苦難的時候度過,你的大福報就現前了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諸位同修,你們跟我在一起時間已經很長了,我這一生就給你做證明。我求學的那個時候,也是很勤苦、很精進、很努力,我的生活比任何人都苦,我度過十五年的難關。以後才遇到韓館長,她全心全力的護持,我們才得到一個勉強生活的水平,三餐才吃得飽。我在台中,一天吃一餐。人家問我:「你修苦行!」我說不是修苦行,我沒有能力,沒有人供養。一個初發心,初學的人,誰瞧得起你?誰來護持你?沒有人。這個難關就是過去所造的罪業。在這個苦難當中,逐漸逐漸消除了。建立這個圖書館,以後有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,這是一個轉機。現在你們看到的,淨宗弘揚到全世界,得到全世界人的擁護,這個福報現前了,這不就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了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所以遇到折磨,遇到苦難,不能灰心。我能夠忍受得了,實在講是得力於章嘉大師的一句話,所以我任何的逆境,我都會想到老師的教誨。他老人家說的,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,那就沒有話說。再苦的環境,再壞的環境,佛菩薩替我安排的。佛菩薩這樣的安排,就是消自己的宿業,成就自己圓滿功德。佛菩薩那裏有惡意?我們才懂得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歡歡喜喜的來承受。絕不退心,絕不退轉,一樣勇猛精進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,我們完全證實了。所以任何的挫折,無論這個挫折是大、是小,我們都明瞭佛菩薩善意的安排,不是惡意的。可是世間有一些不明事理的人,他遭遇到這個環境,他對佛法生起懷疑,佛菩薩沒有保佑他,佛菩薩沒有照顧他,於是譭謗三寶,又造作重罪,他怎麼會不墮落呢?這使我們想起《金剛經》上,佛教導我們,對於經教要深解義趣。你理解的不夠深,不夠透徹,境界現前,你就無所措施了。<STRONG>無論是順境、是逆境,境界現前都要保持如如不動。逆境現前,幫助我消業障;順境現前,有沒有好處呢?如果你自己智慧沒有開,定功不夠,順境一現前,你馬上墮落,為什麼呢?貪嗔癡慢的念頭起來了。</STRONG>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你看看倓老法師開示裏面講的諦閑老和尚,早年一個修禪定的徒弟,福報沒有現前,他修得很好。以後做了首座和尚,收了不少在家的皈依弟子,得到很多人恭敬供養,傲慢心起來了,就墮落了,<A href="http://www.amituofohouse.org/viewthread.php?tid=2057&amp;page=1&amp;extra="><FONT color=royalblue>以後就當土地公</FONT></A>去了。這就知道,智慧沒有開,定功不夠,福報現前不得了,你墮落。他如果沒有當首座和尚,沒有人恭敬他,沒有人供養他,我相信他一定老老實實會成就道業。這樣我們才曉得,福報原來不是一個好事情。福報現前,你能夠一切不受,把這個福報轉變成弘法利生,利益眾生,讓一切大眾共享,佛菩薩就會送福報現前。你沒有這個定力,沒有這個智慧,佛菩薩不會把福報立刻送給你,為什麼呢?怕害你。讓你多受一點苦難,苦難能夠幫助你,這才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照顧,真正是無微不至。我們這個感恩之心,才能生得起來,不是世間人的知見。下面這一段: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世人稍遇災殃,不是怨天,便是尤人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總覺得老天對不起他,別的人對不起他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絕無有作償債想,生悔罪心者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他不起這個念頭。這就是不覺,這就是迷惑顛倒。我們在這個世間,特別是我們聽到許多在商場作生意的人,被人欺騙了。人為什麼會騙人?現在騙人的事情太多太多了,這個世界簡直變成騙人的世界了。這是什麼一回事情?如果我們明瞭佛法,明瞭佛法就是明白事實真相,我們過去曾經騙人,現在人騙我,這不是一報還一報嗎?所以受騙也心安理得,還債,我還掉了。欠債要還債,欠命要還命,一定的道理,決定不能夠幸免。何況《般若經》上跟我們說得很明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」《大般若經》裏面給我們講了幾百遍---不可得,這三個字講了幾百遍,世、出世間一切法俱不可得。這是真理,重覆幾百遍,這《大般若經》看過,什麼也記不得,大概這三個字印象很深,你就能記得了。你把這三個字記住了,二十二年《大般若》,你就得到了。<STRONG>我們於一切法都不做得失的念頭,你就自在了。所以逆境當中,要做償債想。人家要,我們歡喜給他,還債,自己要常生懺悔的心。</STRONG>下面說: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darkgreen>【須知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】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STRONG>這就是因緣果報不變的一個真理。你種植的種子不良,你就決定不會有好的收成。這個比喻,讓我們明瞭,種善因得善果,造惡業必定得惡報。世、出世間一切法,總不外乎因緣果報。</STRONG>《法華經》裏面講的十如是,如是因,如是緣,如是果,如是報,一直到如是本末究竟。天臺大師將這個十句,演譯為百界千如。這個十句講成一千句,說明宇宙人生就是一個因果循環的道理,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,瞭解透徹明瞭,我們才能夠避免造作一切業障。徹底明白的人,沒有不求生淨土的。不能徹底明白的人,還留戀在這個世間,你在這個世間確確實實可以得大福報。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,看到許多有福的人,擁有百億財富、千億財富,從那裏來的?過去生中修福得來的,不是偶然的,沒有僥倖偶然得來的道理。禍福都不是偶然的,都是自己過去世修的因,今生造的緣,因緣所現的報應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印祖一生當中,我們現在在《文鈔》裏面看到,他的觀察,他的覺悟,明白的開導我們,要想現在這個社會,真正達到安和樂利,除非把因緣果報的道理、事實,與一切大眾講解明白;否則的話,這個世間大的災難,指眾生的共業,恐怕不能夠倖免。所以他一生當中,提倡因果報應的教導,以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陰騭文》,做為重點的教材,一生不遺餘力的宣揚,他老人家用心很苦,完全在救世。畢竟真正覺悟,求生西方的人少,而追求世間福報的人多。所以他老人家的弘化社,所流通的這一些經本、善書,佛經遠遠不如這三種,這三種的分量很大,這個是慈悲救世的苦心。要說他不是菩薩再來,我們很難相信。菩薩來到這個世間,挽救眾生的浩劫。他老人家雖然不在了,我們今天承受他的教誨,應當踏著老人家的足跡,把這一樁事情做好,把這個法門藉著現代的高科技,向全世界普遍的宣揚。希望化解兩千年,這個世界眾生的大災難,那麼諸位的功德就無量無邊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 align=center><IMG border=0 alt="" src="http://www.amituofohouse.org/images/smilies/fbcandle.gif" smilieid="72">&nbsp;</P>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 align=center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FONT color=#4455a6></FONT>&nbsp;</P>
<P><BR>&nbsp;</P>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
} return $pagelink; } function forumperm($viewperm) { return (empty($viewperm) || ($viewperm && strstr($viewperm, "\t7\t"))); } ?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