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陀山莊 » 尊貴的大乘經典 » 華嚴三品 -普賢行願品 淨行品 梵行品 »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二】:見人之態度


2009-7-16 09:17 Jill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二】:見人之態度

<div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 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><font size="4"><font style="color: DarkGreen;" size="5">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" class="title">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二】:見人之態度<br><br></span></font><span class="title"></span>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(資料來源: 華嚴的故鄉/海雲法師)</font><font size="4"><br><br></font><div style="text-align: left;"><font size="4"><b>若得恭敬 當願眾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<br>
不得恭敬 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</b></font> <font size="4"><br><br>
  再來談談人的態度。遇到恭敬人,希望他能恭敬修行一切覺悟之法,使他趨向於覺悟,這是最大的禮物,也是最好的迴向。遇到不恭敬的人,心想不恭敬我沒關
係,希望你不要去做壞事,其實這類恭敬不恭敬的情況,在百貨公司最多了,大家要懂得掌握。人心就是如此,要把它當作是自然現象,就像腳踼到石頭跌倒,站起
來就好了,難不成還把石頭罵一頓才甘心?跌倒是正常的,見到恭敬與不恭敬也是正常的,都是娑婆世界的常態。我們試著平心靜氣的擔待下來,就是最好的修行。
<br><br></font>


<font size="4"><b>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<br>
見無慚恥 當願眾生 捨離無慚 住大慈道</b></font> <font size="4"><br><br>
  慚恥人與無慚恥人古今皆有,無慚恥者未必只限於沒有受過教育的人,而事實上知識分子中無慚恥的更可怕。這個時代懂得反躬自省,潔身自愛者畢竟只是少數,且日漸不受社會所重視。 <br><br> 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,每有事情發生,就會請「先生」出來主持公道。先生們多半是仙風道骨,兩袖清風,可是一站出來,全場都會為之肅穆恭敬,如同
這個圈圈裡的皇帝。只見保正趕緊將事情的原委向他報告清楚,待他想想,將整個事件分析明瞭後,便為雙方解說勸慰,於是原本爭得很厲害的雙方,便都「看在先
生的面子上」,各自讓步和解。<br><br>
  他們多半是當地私塾的老師,每逢年節弟子都會準備束脩供養,如果收了太多,便會轉送給貧苦的學生或人家。在那樣一個物資缺乏的時代,他們卻難捨能捨,難怪受到大家的恭敬愛戴,而成為社會賢達。社會地位十分鞏固,毋需號令天下,天下都依從他。<br><br>
  他們不愛「現」,卻都擁有雄厚實力。現代人愛現,實力卻正好相反,所以這種慚恥人,其高風亮節的人格,我們已經很難在這個時代再見到,即使有,也是平平淡淡的在過生活,表面上很難看出來,這是相當可惜的。各位若有幸見到這類人,要多親近供養,因為他們是時代的寶。 <br><br>
  當我們見到這種人,應當「具慚恥行,藏護諸根」。要有慚愧的心,做事要以致良知的態度,具備良知、良能、良心,所以是「具慚恥行」,不要做出無慚恥的
事來。「藏護諸根」就是把一些不該有的,如貪瞋癡慢疑等不當的行為,不要讓它發露出來。行為只是一部分,每個人與生俱有的那個習氣也要懂得收托。有的人喜
歡大聲說話,我執強,愛表現,這類人多半較無慚恥心,也不懂得「藏護諸根」,有慚恥心的人說話較含蓄,會保留一個彈性。這是見到慚恥人我們要做的反省,同
時也希望每個人皆能如此。 <br><br>
  無慚恥心的人,他們的行為多半較為狂妄、囂張。世間人在爭論時常有這種情形,他們內心的苦衷或所謂的實質意義,我們很難揣測,但在無慚恥中,其我執的
展現對於修行而言,是相當嚴重的。我們雖然都是凡夫,都有我執,但還不至於太強烈。而社會人、邊緣人的我執卻是十分強烈的,甚至具有破壞性。所以這兩種人
的我執是屬於無慚恥的。<br><br>
  我們沈默的大眾雖然也有我執,但不敢輕易表現,像兄弟、朋友,尤其是夫妻之間,大都能互有默契,盡量依循對方的意見,和平相處。可是往往有時候,不管
在公開或是私下場合,當一方在表達意見時,另一方會去破他,這就是我執的表現。當然兩個人的協調不佳也是一個原因,而過去生所結下的惡緣也是一個原因,可
是我們現在既然講修行,就不該談惡緣的事,而應該把這個境給修好,把我執去除。 <br><br>
  夫妻若能同修是最好的,可以好好把問題提出來談。破我執是很痛苦的事,就好像把汽球戳破,對方往往會受不了,可是又不能不破,這個時候協調最重要。雖
然為了要破我執會造成許多沒有必要的爭執,可是不要緊,因為破我執所獲得的福報功德,遠遠超過爭執所造的業。當大器已成時,這些只是小問題,很快就會過
去,或者將來在行菩薩道時了掉,造更大的福報,否則因果輪迴會繞得更遠更久。<br><br>
  所以直接從破我執下手是難行能行的精進道,是精進的難行道,有了這個基礎,其他的易行道法門,像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,讀誦經典、念佛號等等,一聽即能
超越。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一聽<大悲咒>,立即從初地超八地,就是有前面的基礎。我們超不過去,就是因為沒有這個難行道、精進修行的基礎。各位這輩子若有因
緣,一定要設法破我執,破一分是一分成就,破兩分是兩分成就,能全破最好,不能,至少也要把我執給降下來。 <br><br>
  為什麼說見無慚恥,當願眾生,「捨離無慚,住大慈道」?因為無慚恥所做的事會傷害眾生,大慈則能給眾生帶來快樂,所以若能捨離無慚,即能住大慈道。 <br><br>
  當我執在展現的時候,都自以為所做的事都是對的,是應該做的,其實往往都在傷害眾生。站在你的立場是對,站在別人的立場不見得對。美國人拍的戰爭片,德國人不見得茍同,這就是我執,而非客觀的。所以我們要避免無慚,要「捨離無慚,住大慈道」,處處為眾生著想。<br><br>
  當然眾生想的不見得對,也就是因為不見得對,方才叫眾生。與眾相處,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來看,而要站在眾生的立場來看才行。佛門施設與世間法不同,世間的事都用說服的方法來克服,佛法則教我們用恆順的方法,這是完全不同的,大家要多體會。</font>











</div></div>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
} return $pagelink; } function forumperm($viewperm) { return (empty($viewperm) || ($viewperm && strstr($viewperm, "\t7\t"))); } ?>